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信息时间: 2019-10-11】 【我要打印】 【关闭】

           基因(遗传因子)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为了得到更加优良的遗传性状(或表型),科学家采用杂交和转基因等方式进行育种。转基因是指将人工分离或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改造生物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传统育种相比,转基因技术可以拓宽遗传资源利用范围,实现跨物种的基因发掘、利用,为新品种培育提供一条新途径。

           目前已有转基因食品有三大类。1、转基因动物:综合运用各项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中而育成含有外源DNA的个体,如抗疯牛病的牛、2015年美国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三文鱼等;2、转基因植物:通过转基因技术,赋予植物新的形状,使植物产生抗虫性、抗病毒性等,从而提高农作物的收成。如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培育的抗虫棉、抗除草剂水稻、不会引起过敏的转基因大豆等;3、转基因微生物: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食用菌新品种,包括抗虫、抗病等的新品种,另外就是利用食用菌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菌,生产外源基因编码的产物如胰岛素、疫苗等。

           那么转基因食品安全吗?截止至2019年,全球已有至少9000多篇以动物实验进行讨论转基因安全性的SCI论文。虽然没有一篇获得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发表在权威学术刊物上的文章,能证明转基因确实存在安全问题,但这并不代表转基因食品就是绝对安全的。有报道指出,转基因食品对于环境存在的问题,很可能会导致超级杂草、超级虫子的产生甚至破坏生物多样性。

           目前,我国转基因技术还不够成熟。在不能完全保证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今天,我国对于转基因食品采取“预防原则”进行管理,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等多部条例。其中,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评价包括营养学、致敏性和毒理学评价等内容。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在评价抗虫作物时毒理学试验只要求做大鼠90天喂养和口服急性毒性试验,而我国还增加了3代繁殖试验、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畸试验。另外,我国强制要求转基因食品要有转基因食品标识,是世界上唯一有强制要求的国家,保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所有生产商都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让民众有充分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是否消费转基因食品。

           撰稿人: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韦晓群副研究员

    广东省食品学会 2003 ©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07778号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访问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