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食品学会召开岭南优稀水果采后品质控制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创制及产业化成果评价会

    【信息时间: 2023-07-31】 【我要打印】 【关闭】

    7月24日上午,省食品学会组织专家在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成果评价会,对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和华东交通大学、梅州市珍宝金柚实业有限公司、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仲恺广梅研究院共同完成的《岭南优稀水果采后品质控制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创制及产业化》项目进行成果评价。项目组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肖更生研究员、科学技术部部长王琴教授等相关领导出席并致辞。

    本次成果评价会由学会秘书长彭红梅主持。会议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李汴生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李冰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雷红涛教授,广州大学曾庆祝教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温靖研究员五位专家,李汴生教授任主任委员。


    项目组成员刘袆帆副教授从研究背景及思路、主要研究内容、技术性能指标、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成果创新性和先进性、作用意义、应用推广与范围方面汇报了项目的整体情况,项目围绕鹰嘴蜜桃、柚子等岭南优稀水果的采后贮运销保鲜、病害防控、产地高效加工、生物活性成分富集和多级联产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创制等开展了系统创新性研究,着重阐述了项目的性能指标及创新性和先进性。


    评价委员会专家审阅了项目材料,听取了项目组的详细汇报,经过讨论和质询,给出了评分和综合评价意见。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成果转化与对接:

    《岭南优稀水果采后品质控制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创制及产业化》项目围绕鹰嘴蜜桃、柚子等岭南优稀水果的采后贮运销保鲜、病害防控、产地高效加工、生物活性成分富集和多级联产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创制等开展了系统创新性研究,阐明了果实品质劣变机制,研发出采后贮运保鲜及品质精准调控技术;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与成分分析的近红外、低场核磁成分识别模式,实现了鹰嘴桃、柚子等岭南优稀水果的快速无损分级和加工适应性预判;开发了基于区块链的岭南优稀水果质量安全可信溯源系统;开发了“三高”(高活性、高得率、高稳定性)产地加工、果实蛋白质和多糖靶向高效富集、功能化修饰及其副产物多级联产加工等关键技术,创制了新型岭南优稀水果的功能性高附加值产品。依托项目成果,获授权专利14件,其中发明专利7件,软件著作权10件,出版专著2部,发表SCI论文20余篇。项目研究关键技术在梅州市珍宝金柚实业有限公司、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顺兴种养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如对以上成果有转化需求,可联系学会秘书处,电话:020-87111548。

    广东省食品学会 2003 ©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07778号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访问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