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食品学会成功举办健康有“益”— 第VI届益生菌国际高峰论坛

    【信息时间: 2019-11-11】 【我要打印】 【关闭】

           11月8日,由广东省食品学会、信息时报社共同主办,健合(中国)有限公司协办的“健康有‘益’—第VI届益生菌国际高峰论坛”在T.I.T创意园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公司企业、医疗单位、媒体以及消费者等15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省食品学会阮征秘书长出席并主持论坛,省食品学会李汴生理事长、信息时报社黄楚慧总编辑分别致论坛开幕辞。近年来益生菌在全球受到重视和消费者的关爱与支持,益生菌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为促进科技界与产业界的资源融合互通、推动益生菌产业的健康前行,双方已携手举办了六届益生菌高峰论坛,并逐步打造成益生菌行业领域的品牌论坛之一,接下来将继续群策群力,促进益生菌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李汴生理事长

    黄楚慧总编辑

           学术论坛由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李理教授主持。益生菌权威专家多维度探讨了益生菌、益生元的应用研究,从菌株的发现与筛选、到新生儿市场的开拓以及益生菌存活率的提升等角度出发,让参会代表对益生菌的前沿技术更为了解。


    学会名誉理事长曾庆孝教授为李理教授颁发感谢状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冬梅教授介绍了其团队从泡菜水中发现的“植物乳杆菌 DMDL 9010”。刘冬梅教授通过筛选和鉴定植物乳杆菌 DMDL 9010,探究其益生性质及其关键酶,同时研究其在发酵乳味香基、泡菜中的应用。刘教授表示,接下来仍会继续研究DMDL 9010的益生性质的深层机理,将相关经验应用于其他益生菌中。


    刘冬梅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方祥教授在论坛上作了《大豆酸奶适制性发酵剂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的报告。方教授团队从发酵豆乳等制品中筛选风味菌株和功能菌株,根据不同来源的原料特性、结合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数据,进行菌群组成及比例的科学组配,构建新的菌群共生系统,研制植物酸奶的适制性发酵剂,实现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应用。


    方祥教授

           随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陈运彬主任医师介绍了“早产儿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发生发展受到分娩方式、胎龄、出生日龄、喂养方式、环境因素及抗生素使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陈医师强调,正常的肠道菌群对新生儿肠道发育、维持肠道黏膜完整性及宿主的营养状态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是最早在婴幼儿肠道建立的有益菌群。


    陈运彬主任医师

           来自香港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有限公司尤茹艳博士表示益生菌从口服到进入体内发挥作用,需经历高温、胃酸等“多重考验”,因此如何提升益生菌的存活率也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同时展示了其在纳米包裹技术上的研究成果。据其介绍,经过纳米技术包括的益生菌,在初步的体外测试证明中,97%的益生菌经模拟胃酸后得以存活;益生菌能够存活于高水分低温的环境长达28天;80%能在热饮中存活,让“脆弱”的益生菌变得更加“结实”。


    尤茹艳博士

           健合(中国)有限公司科学高级经理王园园博士表示,益生菌滴剂产品的稳定性确实是益生菌行业的挑战之一,因此需要从包装上创新,将益生菌粉储藏在瓶盖中,提高活菌的存活率。在运输以及货架期间,也要减缓益生菌衰减。开瓶后,可用葵花籽油作载体,使得活菌与空气和水分隔绝,减缓益生菌衰减。


    王园园博士

           省食品学会携手信息时报已连续举办了六届益生菌论坛,益生菌已成为21世纪新产业和新消费的亮点。目前,益生菌市场已逐渐成熟,益生菌的消费对象已逐渐扩展到全民化,随着消费者对益生菌的进一步认知和认可,益生菌产业必将发展得更好。


    广东省食品学会 2003 ©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07778号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 |访问旧版